首页

黑丝皮靴女王

时间:2025-05-25 20:30:35 作者:上合示范区(尼泊尔)文旅经贸推介会在加德满都举行 浏览量:88388

  中新社上海3月1日电 (浦帆)高水平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024年工作现场会1日在沪召开。虹桥国际开放枢纽(下简称:虹桥枢纽)全域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.3万亿元(人民币,下同)增长至2023年的2.8万亿元,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达4亿元,是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4.7倍。

  “虹桥全球首创机场与高铁站毗邻布局的模式,最早就是交通枢纽。”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告诉中新社记者,交通枢纽建设带来了“流量”,成了“大虹桥”发展的基础支撑。

  虹桥枢纽建设三年以来,总客流量累计近9亿人次,其中2023年客流规模大幅上升,为4.07亿人次,同比增长1.6倍。如此体量的“流量”得益于交通枢纽建设多年来行稳致远,国际航空运输服务效能有效提升、跨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不断通畅、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持续推进……

  在夏骥看来,既然有了“流量”,那就需要将其转化为“留量”,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(下简称:虹桥商务区)就承担了这项功能。

  三年来,虹桥商务区实施总部“虹聚”计划,通过产业链、人才链、服务链构建功能性生态圈,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目前,虹桥商务区所在范围内,经上海市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、外资研发中心、贸易型总部、民营企业总部共127家,累计吸引总部类企业500多家。

  夏骥认为,虹桥枢纽能让企业链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,交通便捷、人才集聚、一流营商环境也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、信息获取成本、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。

  光束汽车上海分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,坐落于虹桥商务区内,主要为研发中心和职能部门。“开车出门左转一公里就上快速路,一个半小时就能抵达位于张家港经济开发区的总部和整车生产基地,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助于更好地协调和整合企业的生产和研发资源。”光束汽车CEO李书利说。

  而“留量”往往也能产生“叠加效应”。光束汽车主要从事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和制造,在李书利看来,虹桥及长三角地区在汽车研发领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非常强大。“就拿我们所在的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举例,这里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集聚,有些重要合作伙伴只有一条街的距离,让我们上下游产业的关系更加紧密。”

  此外,人才高度集聚也是“大虹桥”的一大吸引力。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告诉中新社记者,“大虹桥”已形成“同城效应”,而且对于人才的包容度是很高的。

  2020年10月,上海市公安局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等六部门签署了《关于共建“移民政策实践基地”战略合作协议》,共同推动外国人工作、居留“单一窗口”等一批政策措施先行先试。目前已先后为90余名外籍人才及家属办理永久居留证,为130余名外籍人才及家属办理长期居留证。

  夏骥认为,现在的“大虹桥”早已不只是交通枢纽,随着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增强,数字贸易产业加快集聚,“大虹桥”也同样成为创新枢纽和信息枢纽。

  大会期间,中国进出口银行发布《政策性金融赋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专项方案》,宣布设立20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支持“大虹桥”区域建设,助力“大虹桥”区域企业优势产能、优质装备、适用技术和标准“走出去”。(完) 【编辑:钱姣姣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世界科技工作者联合会发布“绿色低碳发展倡议”

赛事的顺利举办得益于世界花式撞球协会、浙江省体育局、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台球产业分会的指导;赛事由秦皇岛独牙台球运动推广有限公司主办;杭州市钱塘区民政和文化旅游体育局、鼎冠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;杭州市台球协会,杭州钱塘产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,橙狮体育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。(完)

外国在港领团和商界组团访琼:期待琼港合作再上新台阶

如今,康巴什已经成为内蒙古乃至中国的新名片。这座城市先后承办过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、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、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等大型会议活动。

中欧金融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

全国政协委员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,扩大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水平制度供给。全国人大代表、中石化(香港)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林至颖相信,高水平对外开放会增强中国市场吸引力、拉动进口增长,助力全球经济活跃。

香港50余家建造企业组团赴粤招才 提供600多个岗位

当前,Sora尚未面向大众测试,用户实际体验是否能与官方发布的视频效果保持一致,这一点仍然未知。AI视频大模型究竟走到了GPT-2还是GPT-3时刻,还有待世界共同见证Sora的正式面世。

(经济观察)中国外贸交出优质“半年报”

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,我们尤其要冷静、准确地把握美日各自的矛盾,特别要重视日本的动向,调动中日关系中的积极因素,注意克服消极因素,中日关系也要扣好第一粒纽扣,重建“战略互惠关系”就是今天中日关系的第一粒纽扣,进而也同样用“和为贵、稳为重、信为本”的方针来建立中日相处之道,牢牢掌握住中日关系的主导权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